心理辅导

对“青少年网瘾”孩子的一次团辅


常德天恩心理咨询中心

近日,天恩中心心理团辅室里聚集了一群有故事的孩子,他们有着共同的经历,曾经都因为过度沉迷网络,无法自拔。本次“网瘾”沙龙由汤帆老师主持,资深心理专家邓协平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葛伶老师作为本次沙龙活动的特邀点评老师。特训学校的专职心理咨询师杨君桃老师、李婷老师全程参与。

沙龙伊始,孩子们围坐在团辅桌前,他们的脸上或挂着美丽的笑容,或留有淡淡的沉思、亦或有殷切的期盼。团辅沙龙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一个活动,在团体里,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地分享自己“犯错”的故事,即使那段成长往事错得特别离谱,不会有嘲笑和讽刺,也不会有批评和指责。邓老师温和的声音拉开了沙龙的序幕,他说,大家的发言没有对错,没有好坏,希望孩子们在幸福和快乐的氛围度过,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支持。

  汤帆老师在简单介绍了这次团体沙龙的目的和流程后,今年才满12岁的小威迫不及待地开始讲述了他的故事:“我三年级开始学会上网,开始不怎么会玩,后来别人教会我了,我也对游戏很着迷,我在游戏感受到了现实世界没有的快感和成就感,越到后面几乎到了有点疯狂的地步。我玩游戏的时候,父母过来说一句,不玩了,我就很生气,想揍他们,情绪波动很大。一段时间不玩游戏,他们不允许,我就觉得很烦躁,想揍人。我强迫父母允许自己玩游戏。玩游戏的时候我可以不吃饭,不喝水,上厕所的也拿着玩。我那个时候就想快点升段位,快点打王者。段位打不好的时候,我就骂人,说脏话,骂个不停,还会踹桌子。玩游戏的心情真的很复杂,说不出的复杂。父母很无奈地把我送到特训来后,刚开始我很烦躁,想揍人。可是通过老师的教育,同学们友好的相处后,发现好像不玩游戏也还可以,也能开心和快乐起来。”

  汤帆老师对小威坦诚的分享给予了赞扬,她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你觉得不玩游戏的时候,你的快乐来自哪里呢?”小威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是一束光,同学之间的相处融洽,能够经常一起笑,还有教官的管理。”邓老师给了小威极高的评价,他说“孩子你才12岁,你太会说了,这个语言表达很清晰,有条理,你很了不起。如果你把这份智商和天赋用在读书上,你可能是天才呀。”小威情不自禁地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未来他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努力。

来自外省的小洋告诉大家:“我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游戏,像植物大战僵尸等简单的游戏,幼儿园就玩。我父母没有对游戏很反感,他们就让我玩。我从幼儿园到小学玩的都是单机游戏,没有什么瘾,那个时候上课也会认真听,作业也会认真写,成绩还不错。但是到了初中,我接触到了王者类的排名游戏,刚开始不是特别懂,同学们都在玩,下课聊天都会聊。初一的假期,疫情期间上网课,我也会和很多同学一样,把课挂在那里,自己打游戏。玩的时间长了,就对游戏产生依赖了。因为学习是没有玩游戏有意思的。疫情结束后,学习状态差了很多,但是还在上学。到了初二,妈妈觉得我所在的学校不怎么好,要给我换一个新的学校。暑假在家,因为转学,没有作业,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游戏。白天起来打巅峰赛,晚上12点打其他,追求那些虚无的东西。记得有一个周一的晚上,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晚上王者荣耀结算,我整晚都没睡。我已经两眼发昏,一直是那种很困很累的感觉。自己还想要去打标,但是当那个下来觉得好像也没什么意思。再到后面,去了新学校两天觉得都很陌生,在网络里还有成就感些,就不去学校了。父母想了很多办法,带我去找心理老师,去旅游。他们也没什么办法,我已经对什么没有兴趣了。我每天在家打游戏像工作一样,自从打游戏,我的脾气差了很多。从小到大,我原本脾气很好的。父母这个时候也感受到了,比如我玩游戏玩输了,他们叫我出去吃饭、散步,我就很不耐烦,我着急想把排名打回来。到这里后,我反思了很多,觉得挺对不起他们的,毕竟他们养我这么多年,生我的父母,我对外人都没有这么恶劣的态度,对他们却那样。”

邓老师认真地点点头,说:“孩子,你从幼儿园就开始玩游戏了,你把游戏上瘾过程说得很清楚了。我们希望你们把这段经历说出来,这也是一种疗愈。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一起努力,你会越来越好。你的父母也会因为你的新认知感到高兴。”

  小杰同学今年读初二,他告诉我们,四年级以前,他的成绩都在班上前三。后来和好朋友在一起,学会玩游戏,成绩开始下滑。随着对游戏的深入,自己觉得童年一直在学习、看书,不喜欢了。因为游戏每打一关就可以给到奖励,所以觉得很有成就。为了玩游戏,他开始逃避现实。妈妈对他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小学几年他一直忍受着妈妈的管控。到了初一他突然爆发了,他不再服从妈妈的管教,开始绝对的反抗。爸爸觉得对不住他,带他去看心理咨询师。可是,那个时候他自己觉得父母都很假。小时候的他,父母说什么听什么,但是到了初中,他把对他们尊敬都抹杀掉。他不止玩游戏,还会拿手机聊天,刷视频。曾经因为游戏控制不住自己,在一个雨天的夜晚,围着操场跑了20多圈。初三逃避考试,逃避校园,现在回忆这些的确愧对他们。

  汤帆老师对小杰的分享做了精准的点评,告诉他已经勇敢地迈出了走出网瘾的第一步,父母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犯了错,但是这都不能抵挡他们对他的爱。

整个团辅沙龙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将自己曾经在沉迷网络“不堪”的经历分享出来。邓老师在同学们分享完后给大家讲了两个成瘾的故事,以提高其预防意识。汤帆老师给大家提了两个思考题,留给大家回去深度思考。葛伶老师作最后的发言,“直面即疗愈,表达即疗愈,感谢同学们愿意真诚地说出自己的故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像邓老师说的那样,有着很高的智商和情商。曾经走过一段弯路,这不算什么。相信在特训这么好的平台,有这么多专业的心理老师,大家一定能够走出困境,重新出发。当若干年后回忆这段经历,它们会成为自己毕生的财富。”

一个半小时的沙龙分享结束了,同学们似乎还意犹未尽。每一个灵魂都渴望表达,渴望被理解。声音是有力量的,特别在一个抱持的团体氛围中,会传递出共同的频率。相关数据表明,12-16岁的青少年是网瘾高发人群,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要共同努力。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这个关爱是无条件的,要避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多赞扬孩子,让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满足和成就感。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要提早以各种方式告知学生网瘾的危害。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多方协同严管游戏公司源头,整治和谐的网络环境。期待特训的这群孩子,早日实现自己的规划目标。


上一篇:一个问题孩子背后心理原因 下一篇:健康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