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

培养孩子们爱上阅读

培养孩子们爱上阅读

常德天恩心理中心

近日,天恩服务中心义务举办了“阅读与写作”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沙龙活动。

邓协平老师:“阅读是知识丰富与积累的过程,写作则是将大脑存储的知识有序的表达出来的过程。要写好文章,就必须好好读书,多阅读,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接下来对于阅读与写作的理解,孩子们各抒己见,思想火花的碰撞精彩纷呈。

陈同学:“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颜色,阅读就是看别人的色彩。两种不同的颜色调在一起可以碰撞出更多的颜色。写作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邓老师:“当我们心情不好,世界是缺少颜色的,有什么样的心理就有什么样的感受。保持健康的心理,是有利于读书的,反过来,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创造积极心理。”李同学:“阅读是看别人的故事,别人成功或者失败的故事,使自己慢慢积累和成长。写作是把心理想法写在纸上,坦然真实的表达内心想法。”邓老师:“当人的内心越丰富越自信,就越擅长表达,这样人际交往也会更加擅长。”陈同学:“阅读是打开另一个世界大门的钥匙,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与现实世界不一样,可以经历生活中没有经历的事。而写作可以表达自己情绪,纪念人和事,或者抒发情感。”邓老师:“每读一本书,都是开启一扇门,走进一个新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事我们不一定能做到,但可以通过写作去达成,写作是一个精神境界的提升和拓展。”

周同学将阅读与写作比喻为熬汤,底料是经历知识想法。阅读的过程是汲取知识和养料,不断的往汤加食材和调料,这样煲出来的汤味道才更好。而写作则是品尝成果,也就是汤的味道。邓老师说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作用的,像一个共同体。要熬好汤,就要不断丰富原料。广泛的阅读可以吸纳知识,知识越丰富越到位,展现的成果就越好。除了丰富的原材料,还需要恰到好处的火候,整个写作的过程,包括立意、选材、构思、表达方面,都要精心组织,才能创作出一篇好文章。

邓同学提到写作是培养一种爱好和兴趣。邓老师认可说:如果真正产生了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并形成持续的爱好兴趣,在以后不一定成为作家,但只要坚守这个爱好,无论是考教师考公务员,还是在工作上,绝对比别人都略胜一筹。在心理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孩子也看了很多书,尤其是小说,但作文成绩依然中下。那是因为我们在看小说的过程中,只是纯粹追故事,跟着跑,是被动的被牵着走,完全没有主动接纳知识,更没有写作意识。看小说可以产生即刻的快感和满足感,但看完后没有产生任何价值。要把过程中的快乐和文化知识的收获兼并起来,这样的读书才更有意义。夏同学:阅读是走入作家内心世界,感受作家感想和经历,是读作家的人生。写作可以发泄和释放负面情绪,同时也是一个倾诉的方法。如果写作是真实表达自己的过程,情绪得到表达和发泄,这个过程也是心理疗愈的过程,也叫做写作疗法。反复倾诉抑郁和焦躁的情绪,能起到很好的治愈疗愈的作用。不好的情绪或者隐私不便说出来,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在倾诉之余,还起到升华转移的功效。”

陈同学认为阅读写作是相互循环的过程。当看到好文章,自己产生了不同想法,可以通过写作表达出来。邓老师表示阅读与写作是互为影响、循环的过程,当有水平进行表达时,不去写都难。但如果水平不足、写不好,要你写,你就很难受。当大量阅读后,产生了更多的想法,就需要表达出来。表达的过程,是情绪宣泄,也是思维梳理的过程。比如强迫症的产生,与思维混乱相关,当思维一团糟,理不出头绪,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试着学会梳理,把大脑的空间有序整理、归类、存放,这样思维有调理有头绪了,心理问题自然得到纾解。

罗同学:阅读是丰富知识和自我成长。写作是将自己的想法感知进行表达。作文被有需要的人读到,能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影响。邓老师认为对别人产生影响就是发挥了社会价值。文章经过编辑编审,通过报刊杂志刊发的这种愉悦满足感,这样的精神回报是远远大于经济回报的。要让阅读和写作成为需要与享受过程,如果能有好的结出好的果子,那是锦上添花,没有的话那也是枝繁叶茂。

接着邓老师组织孩子们,就如何更好的阅读与写作展开讨论。

陈同学分享说自己的阅读习惯是将一本书读好几遍,第一遍是概览,对每个章节进行了解。第二遍是熟读每段每句。第三遍则对每个字和每个人物进行分析,揣摩作者想表达的心境。邓老师对这种阅读方式表示赞扬和肯定,认为一篇好文要精读,要用心读,用心感受,适当记录和标注会更好。邓同学认为安静的环境有利于阅读和写作。邓老师补充说,外在的环境很重要,同时自己也要寻找心灵的环境。如果出现抑郁、焦虑焦躁等情绪,应该先解决心理问题,再谈读书。心情不好,情绪有障碍,做事效果效率都大打折扣,影响学习和生活。但遗憾的是,很多父母缺乏这个意识。当孩子遇到情绪问题时,也可以尝试表达自己的需求,积极寻求和争取父母、家人和老师的支持。罗同学表示:阅读时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精彩的部分读很多遍,很多精彩的句子记下来甚至背下来。邓老师分析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经典的好文章,尽可能精读,其它文章适当博览。

再接着邓老师邀请每个孩子谈谈阅读与写作带给自己的疗愈作用。

同学们各抒己见,表示通过阅读,感觉心情放松快乐,通过写作表达平时没机会表达的感想,心情舒畅。写作可以促进自我察觉,作品被发表,感觉自己的能力被认可。还有同学表示通过阅读,在书中看到书中的故事走向自己期待的结果,能获得一种满足感,可以平复生活的不快不如意。邓老师点评道:阅读时与书中故事发生共鸣,情感在共鸣中得到释放。写作能够提升价值感,这样的价值感会让人有更强的动力去追求去创造,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另外,将内心的想法、情绪情感通过拟人拟物等方式进行表达,起到宣泄、倾诉、转移和升华的作用。

接下来,心理老师也各自表达了自己对于阅读与写作的看法。李婷老师表示:在阅读时可以获得即时的快感,如何将这种即时的快感,进行沉淀、吸收,从中汲取知识和能量,甚至书写出来,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训练的。荣格和老师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低落的状态,他通过写作治愈了自己。在书写的过程中,情绪随着书写得到释放。阅读和写作会增强我们的力量。如果不停阅读没有输出,就一直停留在原地没有成长。杨君桃老师分享道自己在阅读心理学书籍的过程,就像打开一扇窗,不同书籍对知识点的不同角度的阐述,让自己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阅读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能学习技能,拓展知识。在弗洛伊德的演讲中,感受到其思维理论的严谨,和对后辈浓厚的关爱。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将文章中的关键点记录下来,从而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在沙龙的最后,邓老师总结道:广义来说,数学也是写作,所有的课本都是阅读和写作。有这个意识,形成长期的阅读写作习惯和爱好,五年十年过去了,你的功力将远超别人。这样的能力是长期形成的,而不是通过一本书一篇文章形成的。参加沙龙的孩子是学校写作的佼佼者,希望以后在学校中能起到带头作用,将阅读与写作传承下去,今后成为长期的兴趣与爱好,对人生是一定会产生价值的。邓老师认为在特训的孩子们,绝大多数都是比较聪明的。在这美好的年华,适当浪费可以浪费得起,但长期的浪费,可能终身追不上。人生停了一下不可怕,但不能瘫倒在地,一定要尽早爬起来,尽快赶路。可以说心理健康远大于专业和文化知识的,因为所有的学习、幸福感和人际交往,都是在心理基础上的。心理不健康,就像人没有内在的支撑,人就像一摊烂泥,无法实现人生梦想。从广义的心理健康角度来说,很多孩子心理都是不健康的,或者有缺失的。当一个人心理健康时,即使父母不让你读书,你都会去争取读书。心理健康了,没有人能阻止你的发展。

邓老师在多年工作中不断思考和探索,认为个案的咨询能帮助到的孩子是有限的,为了能影响和改变更多的孩子,今后会开展更多的心理沙龙来进行心理工作。除了沙龙,还将采用艺术、阅读写作、舞蹈等多种疗法,来疗愈和改变孩子。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一个抑郁患者的内心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