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让我如此疯狂
——心理沙龙里“网瘾”少年在表达
常德天恩心理咨询中心
12-16岁的青少年是网瘾高发人群,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因为各种原因沉迷网络,家庭、学校、社会的理解和关爱是阻断网瘾的第一步。每一个灵魂都渴望表达,渴望被理解。为了了解沉迷网络少年的真实心理,岳阳天恩心理咨询中心在善一特殊学校进行了一次特别有意义的团辅。
小威,12岁,来善一学校时情绪难控制,易激惹,爱说脏话。上网史较长,小学三年级触网,因年纪小,自制力差,很快就成为了网络游戏的忠实粉丝。有三天三夜不休息玩游戏的疯狂经历。因是家中独子,父母对他比较宠溺,父母对他的管教基本没有什么威慑作用。父母也想管教,对小威的现状也很着急,小威玩游戏时也会过来提醒,但小威很生气,情绪波动很大,想揍他们。一天不玩游戏,或者父母不允许,小威就觉得很烦躁,浑身不自在,想揍人。很多时候,小威用吵架、愤怒、情绪失控等手段强迫父母允许他玩游戏。玩游戏的时候小威可以不吃饭,不喝水,上厕所的时候也要拿着手机。升段位的时候如果没达到理想的成绩,小威就会骂人,说脏话,踹桌子。那段时间,除了游戏,现实世界的一切对他都没有意义,父母的辛苦与焦虑在小威眼里很多余,很烦,感觉是一种束缚。
小杰是一名初二男生,小学四年级时,他的成绩在班上排名前三,还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好朋友中有几位游戏玩得很疯狂,就跟他们一起学着玩。玩游戏很费时间,常常以为才玩一会就几个小时过去了,导致睡眠不足,家庭作业敷衍了事,成绩开始下滑。一开始也想刹车不玩了,但好朋友在一起好像不聊游戏就没有了话题,而且发现身边男孩子很多都玩游戏,觉得只要自己注意点就可以了。那时候,妈妈很着急,对小杰的管教越来越严格,做作业要陪着,家庭作业会签字,接听电话要按免提,与朋友出去要汇报,小时候,小杰对妈妈的管控还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但现在,他很难受,觉得妈妈不信任他,自己就像犯人一样,没自由,在朋友面前没面子。
初一时学习压力增大,与好朋友也分开了,新的环境让他很不适应,他觉得什么都不顺,于是彻底爆发了,玩游戏时不再偷偷摸摸,对妈妈的管教公开叫板,而且脾气特别坏。爸爸觉得孩子大了,应该用讲道理来说服教育,常常对妈妈的强制强势颇有微词,爸爸妈妈对孩子教育方法上的分歧,让幼稚的小杰觉得父母也不过如此。他逃避现实,用游戏中的战绩满足自己的存在感、成就感。那时他不止玩游戏,还会用手机聊天,刷视频。有时也想回头是岸,在一个雨天的夜晚,他围着操场跑了20多圈,但最终还是输给了游戏。初三时开始逃避考试,逃避校园,最后来到了善一学校。
一个半小时的团辅结束了,同学们似乎还意犹未尽。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分享了自己沉迷网络的“不堪”经历。直面即疗愈,表达即疗愈,倾诉是同学们为了走出网瘾勇敢地迈出的第一步。人生中走过一段弯路不算什么,大家一定要有走出困境的信心,这样,未来回忆这段经历,它们就会成为你毕生的财富。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会犯错,但是这都不能抵挡他们对孩子的爱。父母的关爱不要附加条件,要避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要多给孩子表扬,要让孩子从小在生活中体验满足感、体验成就感。 另外,学校除了教书上课,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归属感、认同感。对网瘾的危害要多形式、多角度宣传,要形成常态,让学生自觉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