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访谈看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从孩子访谈看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常德天恩心理中心
十一月的深秋,和煦的阳光依然慷慨,还未出发,阳台上已见树影斑驳。阳光下的沥青堤面伸向无尽的远方,平原辽阔的自然风光铺展在眼前,学校门口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一块白底蓝字的牌匾赫然在目,吸引了我的目光。
上午9点,以“家庭对我的影响”为主题的心理访谈正式开始,九位12-18岁的青少年入座。特训学校首席心理专家邓协平老师主持并开展,访谈在轻松、包容、积极与和谐坦诚的气氛中进行。
以下按照孩子们呈现出的主要心理及行为问题进行分类,分别为厌学、网络成瘾和抑郁。以下用第一人称口吻进行记录:
一、厌学
第一位:女孩,声音嘶哑,眼睛黑,眉毛黑,打扮起来应该很漂亮。整个述说过程都是笑脸。
1)家庭及成长情况简介:我从小和爷爷一起住,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爷爷重男轻女,常常把“你怎么不死在外面”挂在嘴边,常常用跳绳打我、用皮带抽我,把我一个手臂打成两个手臂,但我不怕他,他打我我就抢他东西。在家里时,我和爷爷互相不说话,就像陌生人,我的东西他不吃,他的东西我也不吃。因为他时常打骂我,父母又不在身边,所以我不愿意回家。上了初中后,我跟人打架、抽烟喝酒,妈妈平时不管我,每次出了事她就来骂我。现在我在这里,只想奶奶,不想爷爷不想父母。
2)感受到父母好的地方:我不需要的都给我买回来,但我需要的不买给我
3)对父母的期望:无
4)对自己的期望:好好读书
第二位:女孩,丸子头,看上去比较潮流,说话语速快、利落,活泼开朗
1)家庭及成长情况简介:我两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了,便一直和外公外婆一起住。小时候很乖,也爱学习,在学校一直当班长。慢慢长大一点后喜欢打人,学校里没人敢惹我。后来因为表姐的一件事情我被她牵扯进去,然后就决定不读书了,半年没回学校。父母一直联系不到我,打电话我不接,信息也不回,后来我在大街上被他们发现,爸爸当场给我两巴掌然后就把我抓到这里来了。
2)感受到父母好的地方:虽然他们打我但是他们还是认我,求着我回去。
3)对父母的期望:我一直记恨父母没有陪伴我。别人过生日都是父母陪在身边,我却没有。
4)你不良的行为与父母有什么关系:他们不了解我,只要我打人,他们就认为是我的错而打骂我。但有好几次我打人都是因为弟弟被欺负,我要保护他,可是父母不管这些。只要我回去,他们就会把我反锁在房间里,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半年。虽然他们会把剪刀之类的利器拿出去,但是房间里有一个窗户他们没注意到,我有一次都想从那个窗户跳下去了。
5)我们都是留守儿童,从小缺少了父母的陪伴,觉得爸爸妈妈还是要多陪伴小孩。
第三位:女孩,戴眼镜,个子比较小,皮肤白,说话声音小,看起来很乖
1)家庭及成长情况简介: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一起长大。上幼儿园时,有一次不想去上学,爸爸就用衣架打我,从小我就很怕爸爸。渐渐长大后,有些事情想要和妈妈沟通解决,但妈妈不理睬也不想解决,接下来的几天我就会憋得很难受。爸爸回家后,如果看到我这个样子,不问原因他就开始打骂我,说我吵了妈妈,或是不理我,我感觉更加难受。上了初中后,每周末爸妈去上班,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在家看电视,但其实内心没有安全感很害怕,后来慢慢的就不想读书了。
2)感受到父母好的地方:爸爸常常回来看我,还给我带礼物。
第四位:男孩,15岁,个头偏小,开场白是笑眯眯的“我问题不大”
1)家庭及成长情况简介:我来这里是小叔把我送过来的,因为他一直觉得是奶奶他们把我宠坏了。其实我们家爷爷奶奶父母对我都挺好的,爷爷每次打完我都不会板着脸,就像没事发生一样和我聊得很嗨,奶奶也一直都很宠我,哪怕我后来叛逆啊什么“坏”事都做,爷爷奶奶都仍旧很关心我。我稍微长大一点就发现这个世界太精彩,从小学开始我就对社会太着迷,玩过了头。初一再回学校上课时,我已经没有心思在学习上了,上课就是睡觉,戴个帽子挡着脸,老师也不说什么,他们已经放弃我了。后来我转学不久,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什么事都干。虽然爷爷奶奶对我都很好,但因为他们不会沟通,不懂我想些什么,所以我在家的感觉还是压抑,但一出去我就很高兴。
第五位:男孩,大个头,新疆人,高中生,第二次来特训学校。
1)情况简介:离中考快两个月的时候我回去了,就是为了考试回去的,我爸妈像换了个人,我还挺开心的。回去没几天,我妈说给我找了家教,因为之前没去上学落下很多功课,又只有两个月了,我自己学习的话肯定来不及。每天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十二点,七八个老师轮流给我补课。最后终于努力没有白费,我考上了普高。上了高中后,我给我爸妈提出来我想谈对象,是我小学六年级的同学。我父母那时挺开明还同意了,我俩就经常在一起互相陪伴,有时还去做了志愿者,也常常带她去我家。
二、网络成瘾
第一位:男孩,看起来比较内向
1)家庭及成长情况:小学三年级之前我成绩都还挺好的。疫情那年开始上网课,我课没上好,反而迷上了玩手机。后来虽然恢复了去学校上课,但是我已经有网瘾了,严重影响了学习,父母又常常打骂我,后来就完全没心情读书了,两年没去学校。
2)父母的影响:从六年级开始,妈妈经常打骂我,我渐渐变得情绪暴躁,放学后不想回家,早上也不想去上学。爸爸对我挺好的,他没有多在乎我的学习成绩,只是希望我能回学校读书。
第二位:女孩,短发,满脸痘痘,普通话标准,健谈
1)家庭及成长情况:我和他们的家庭情况都不一样。我父母是一直都把我当朋友一样对待,更不会打骂我,出现什么问题我们一般都是在餐桌上沟通交流。父母对我的成绩从来没有什么要求,但我会对自己有要求。只要快要考试,我就一定在家备考不会出门,但父母就会带我出去玩。小时候我很胖,所以也没追求打扮漂亮,但我父母就会觉得女孩子要穿得漂亮点,常常给我买衣服,弟弟就常穿我穿过的旧的。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我表现出来情绪很暴躁,和父母争吵时我常常不会考虑到尊重爸爸,直呼其名,但他们不计较,反倒心平气和的跟我讨论我刚刚为什么会生气,只是我不想说。在家时我的待遇会比弟弟好很多,所以弟弟一直都不满。他每天晚上九点十点从托管班回来,还要写作业,常常十一二点才睡觉。周末父母带我出去玩,而他要在家里学习,父母也没有给他准备中饭。弟弟刚出生时我挺讨厌他的,初中以后我开始觉得有个弟弟好幸福。后来我觉得父母不怎么管他,而我要承担起做姐姐要照顾他的责任,所以我带他出去玩,给他做饭,他反而很依赖我。他的性格像爸爸,很温顺,在外面受了欺负他也常常没有太大的反应。我给他买的品牌的衣服鞋子,过不了几天就全被换做了我不认识的衣服鞋子。
2)受父母的影响:对我挺好的,但是对我弟弟的影响就比较恶劣,因为他从小没有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外面弱弱的。
第三位:男孩,戴眼镜,眼神很精神,看起来文静
1)家庭及成长情况:我是2007年出生的,今年15岁。来这里之前,我休学在家,玩电子游戏占了我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时间,还有一点点时间基本上就是上午或者晚上出去走走,也没有和朋友同学联系。初二开始玩手机比较多,到了初三下学期就已经网络成瘾,休学在家了。这样的生活感觉比较放松,没有压力。有时候和父母争吵时也会说一些轻生的话,但其它时候情绪都比较正常。玩电子产品时心里没有多大感觉,但没玩的时候有些难受,却也不多。有时候也想过这样一直呆在家里玩下去,可能以后的人生就太惨了,但是动不了身,主要是畏惧学校的一些考试,但是在学校读书时没有害怕的感觉。现在呆在这里感觉还比较平静,有些想家,希望能回归到正常生活,回学校读书。
2)邓老师:吵架时脱口而出的轻生的话,这很正常,不是你的心声。你的情绪状态比较好,应该没有情绪抑郁问题。想回到正常生活对你来说是完全有希望的,但要注意配合,多运动。
三、抑郁症
一位:女孩,胖,戴眼镜
1)家庭及成长情况:我从小学习成绩很好,父母的期望都很大,他们给我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把我时间压得很紧。小学时候觉得还可以接受,上了初中后我开始不满,和他们吵架,渐渐变得很暴躁。我妈还好,比较理解我,但爸爸不会。初二开学那天,我作业还没做完,就跟爸爸商量可不可以第二天再去学校,但爸爸不同意。到了班上,我各种不舒服,班主任看了就打电话给我爸,问他要不要先接我回去,我爸说,去学校就是学习的,接回来干什么。后来又陆陆续续回过几次学校,但只要一回学校,我就会出现各种身体不舒服的强烈反应。疫情期间我也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出现。爸爸给班主任打电话,问什么时候可以回去上课,但其实我网课没上好,想起老师的惩罚我也害怕,所以并不想回学校上课。后来就常常不舒服,爸妈带我去医院检查,最后确诊中度抑郁。刚开始我爸不太能接受,后来父母对我的态度都有转变。
她说话时一直头低着,偶尔会出现长时间沉默,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感觉。邓老师宽慰道,药物和情绪会对记忆有影响,有时记不太清楚了是很正常的。
原定两小时的访谈在孩子们的讲述和哭诉中持续了近三个小时。
走出访谈室,阳光扑面而来,内心里为孩子们的家庭遭遇感到惋惜的难过释放了很多,同时也感受到作为父母,不断提升自己、给孩子营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心理环境的任重道远。
邓老师说,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同一结果,而这个结果的出现不能说就一定是因为某个原因。今天我们只是从父母养育的角度来分析造成我们今天的局面的原因。当然,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参与的确造成了很大影响,但是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信号表现的时候,很多父母都是没有辨别力的,所以需要更高的能力水平来应对。对于孩子渴求陪伴的心理需求,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的,关键在于父母要懂得高效陪伴,使得陪伴成为增进亲子关系、加强交流理解、心灵得到滋养和放松的润滑剂。
每个孩子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在最开始的生命之初,就把自己全然的交付给父母,不仅把身体和生命交给父母去照顾,也把教育、塑形、培养的机会交付给了父母,那是一份给予父母的巨大的爱与信任。在今天这个时代,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健康都变得不可预测,科技的发展使得手机、电脑中的网络游戏、虚拟世界成为了孩子们成长环境的重要因素,自然、运动的缺失,人际关系的变化,压力、紧张、焦虑、恐惧更加严峻的摆在我们眼前。所有这些因素都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危机和挑战,同时也成为我们父母们成长自己提升自己的机遇。只有真正看见孩子、同理孩子,拥有科学的养育和教育能力,父母才能自信从容的承担起第一任老师的责任,使孩子们获得的早期生命体验成为通往未来世界的坚硬基石与底色,最终走在绽放自己舒展个性的道路上。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爱是如你所是,非我所愿;爱是懂得,是接纳,是用心,是理解,是信任,是陪伴。愿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始于生命呱呱坠地时的欣喜,成长于养育这个生命的每个阶段。如此,养育孩子的历程将不会是父母单方面没有觉察没有自知力的随意自然,而是两代人经过了碰撞与和谐后共奏出的圆舞曲,内涵丰富仪态万千,浸润在岁月的年轮中,谱写在孩子花样的年华里。